国际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际动态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进青年科技人才国际交流合作

日期: 2024-06-07    浏览:
打印

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日前圆满闭幕,本次论坛突出国家级、国际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作为支持单位参与论坛举办,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的交融。2024中关村论坛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科技创新成果分享与人才互动,多场活动聚焦青年科技人才,充分体现了在国际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与中国科技强国建设背景下,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与迫切需求。

  创新合作呼唤青年人才“挑大梁”

  当今世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知识多层面覆盖,学科多领域融合,技术多相位链接,科学技术研究的综合性、复杂性日益增强,科技创新日益走向“融合”,融合科学已成为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与范式。区别于传统分门别类的专门学科,融合科学旨在跨越学科边界来解决复杂研究问题,将原本被认为是分离和割裂的方法、技术、流程和设备整合成统一整体。在融合科学背景下,科技研发也日益需要交流与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科技问题往往是跨国界的,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青年科技人才活跃于国际会议、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中,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引入国际先进的科技理念和技术,还能提升本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的影响力,加速国际科技界交流合作,推进跨国科技问题的协同治理。青年科技人才通过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学者交流合作,汲取国际先进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性科技问题,展示自身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的活跃形象和担当。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我们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要求“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2021年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将“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独立成章,凸显了我国进一步推动国际科技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决心。党的二十大报告也要求“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截至2023年10月,我国已签订了117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参加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超过200个。2023年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指出,2013年以来,中国支持逾万名共建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短期科研工作和交流,累计培训共建国家技术和管理人员1.6万余人次,青年科技人才交流成果显著。

  应对挑战是青年人才的共同使命,开放合作是青年人才的共同选择,科技向善是青年人才的共同价值。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青年科技人才参与,中国的发展也为世界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新机遇。青年科技人才的合作与交流对中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科技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应当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国际活跃度和影响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调要发挥年轻科学家作用,使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挑大梁、当主角。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一体规划,要求“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2023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专门针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作出系统性规划。

  青年时期是“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是科技创新重大成果突破的黄金阶段,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在国家的政策引导和平台支撑下,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骨干与先锋。活跃在各个重大项目和研发一线的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一道靓丽的科技风景线。规模宏大、本领过硬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保障了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为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比如,《若干措施》就明确要求加大力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鼓励青年学术带头人发起和牵头组织国际学术会议,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国际活跃度和影响力。此外,博士后研究领域也有大量国际合作项目,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博士后国(境)外学术交流项目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总人数超过10万人,其中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占派出总人数的41.9%,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生占比34.6%。

  继续深化人才领域国际合作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建设科技强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继续推进青年科技人才的交流合作。

  一是进一步出台细化制度安排,鼓励各地区出台基于本地区特点和实际的差异性政策,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培养的双向发展格局,完善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国际化管理办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机制,形成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和国际合作交流的制度体系。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导向,营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氛围。要继续深化人才领域合作,营造更加多元包容的发展环境,共同探索青年人才培养引进、交流合作、服务保障新模式,推动全球青年人才全方位、多元化参与我国国际科创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二是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加快构建自主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新模式,为广大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搭建舞台、提供条件。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急科技攻关中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项目负责人和重要岗位骨干年轻化。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多层次参与各类学会组织的治理运营,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在国际组织担任职务,积极参与国际科技治理。推广人才特区模式,面向全球招聘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三是完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全链条培养体系,建立多主体、多渠道、多环节、多类型的经费资助机制,简化人才绿卡申报流程,鼓励国(境)外优秀青年科学家来华交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到国(境)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开展学习培训和合作研究。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国际交流合作,助力青年教师提升国际活跃度和影响力,当好国际交流中的“科技使者”,在世界科技舞台展现中国创新成果。


>
Copyright@2022-2025 中青研究院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蜀ICP备20230305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