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双成”模式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在知识更新、技术进步加快的背景下,大众接受继续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学历继续教育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愈加重要。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为学历继续教育参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作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应依据自身的办学定位、特色优势,科学确立学历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划,大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近年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形成了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发展格局。但由于招生和培养模式与高校普通教育不同,办学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不够,作为从业者应具备的“可持续发展”素养不足。缺乏满足学生内在需求的鼓励和自信教育。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其高考“落榜生”“成教生”的身份背景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渴望得到信任、鼓励和关爱。积极学习的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罗素说过:“我们在现代教育上的目标是将外部的约束减至最低程度。然而这就需要有内在的自制力。”目前学历继续教育比较多地强化外部约束,而内生动力的激发和引导还不够有力。指导学生多元发展的硬核师资建设仍需补足。现代社会学生的发展和职业取向的多元性对师资提出了硬核要求,办学高校长期以来将工作重点集中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必要的专业技能培养不够,对学生迫切需求的个人成长和职业规划问题,很难做到及时和令人信服的解答。多方主体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不够。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中,校方过分强调自身人才培养的权利,对行业协会的服务能力如信息整合、市场动态分析、技术咨询以及在企业、学校、政府主管部门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认识不足,导致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对接不准,难以实现行业、企业、专业联动。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试提出“双成”教育模式,围绕“引导人、教育人、发展人”这个根本问题,探寻促进学生成人成才的有效路径。“双成”是指人在成长过程中既成人又成才的教育理念,它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五个方面:“三面”需求调研、“三师”兼备师资、“三维”课程设计、“三性”课堂教学、“三方”协同保障。
“三面”需求调研。在教师指导下,使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全程参与以满足学生个人成长(个人层面)、企业运营(企业层面)以及社会进步(社会层面)的实际需求而进行的调研。它能够掌握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学习需求,了解企业的生产和人才需求,让学生亲身体验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社会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如此,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才可能激发出来,主动配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师”兼备师资。指集“讲师”“技师”和“职业指导师”于一体的教师群体。讲师教授专业知识,技师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职业规划指导师教导学生做人做事道理,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倾向和发展规划。学生首先是做人、其次是做事,然后才是职业发展。
“三维”课程设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巧妙融合素质课程、专业课程和岗位课程。“三维”课程相辅相成,体现办学特色和品牌优势,既保障学生掌握国家和企业行业要求的核心技能,又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成长。与此同时,“三维”课程还强调个性化发展。它让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进行深入学习,从文化素养到专业技能,从职业道德到创新思维,这种自由度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自己的优势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未来职业生涯。
“三性”课堂教学。“三性”课堂教学模式即实现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和激励性,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方式。通过项目化任务的驱动,强调实践应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课程的实用性;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学习后的成果即时获得老师的激励性反馈和支持。随着“三性”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推广,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导向。为此,教师可以灵活地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和项目,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教师在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中,引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如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研究和探讨中,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方”协同保障。它指的是高校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三方协同育人保障。政策法规保障。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明确高校、行业和企业协同育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保障三方合作的稳定性、长效性。师资共享保障。建立校企师资“双向互派”工作机制,让优质教师、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多多交流。课程目标达成保障。三方合作开发课程,确保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符,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职场挑战。
来源:湖南日报
>